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正文
时间:2025-10-30 16:25:4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知识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不实承诺、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消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游婕密封科技上市了吗?密封科技申购价值介绍2025-10-30 16:06
迎新晚会主持词开场白2025-10-30 15:57
魔王华为高管是什么梗2025-10-30 15:45
分手快乐歌曲原唱2025-10-30 15:13
备孕体温检测规律图解2025-10-30 15:10
拉克希尔是什么梗2025-10-30 15:07
梗概是什么意思啊2025-10-30 15:00
百合花花蕊染色洗得掉吗2025-10-30 14:26
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2025-10-30 14:03
世界自然遗产有哪些2025-10-30 13:40
福建幼高专学子暑期赴尤溪三下乡实践2025-10-30 16:17
法外狂徒张三沃尔沃什么梗2025-10-30 15:58
树胶的作用2025-10-30 15:41
吃了发苦的橙子怎么办2025-10-30 15:31
山推客户关爱行丨“粤”行万里 鼎力护航2025-10-30 15:23
秋葵热水煮多长时间2025-10-30 15:22
甲方处女座什么梗2025-10-30 15:16
哆啦a梦超清壁纸2025-10-30 15:07
火出圈的“双狗抱树”到底是什么?2025-10-30 14:39
大会邀请函模板2025-10-30 14:28